北京台档案节目介绍了理查德·佐尔格 ,很传奇。这个忠诚的苏联间谍为祖国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却被苏联方面认定为德国和日本的双料间谍,逝世二十年才得以平反。
——————————————————————————————————
红色间谍——理查德·佐尔格
------------------------------------------------
理查德·佐尔格(1895-1944),1895年10月生于俄国高加索巴库油田附近的阿基堪德镇,父亲是德国工程师,母亲是普通的俄国妇女。佐尔格3岁时,全家迁往德国,定居柏林郊区。1912年,佐尔格进入柏林希特费尔德中学读书。他喜欢历史,爱好文学,能言善辩,政治上是个泛德主义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佐尔格应征入伍,奔赴战场。战争期间,他作战勇敢,荣获二级铁十字勋章。佐尔格经历和目睹战争的惨状后说:"我陷入了极度的思想混乱之中。"1916年,佐尔格负伤住院时,结识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开始接触一些共产主义经典著作。同年10月,他就学于柏林大学经济系,秘密接触了社会主义组织。他暗下决心:"除学习之外,还要参加有组织的革命活动。"1918年1月,佐尔格正式退役转入基尔大学学习并加入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1919年加入德国共产党,担任德共秘密交通员,初步显示他的组织鼓动才能。
1924年,德共第7次代表大会召开,佐尔格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会议,并负责会议的保卫工作。佐尔格的个性吸引了与会的苏共代表,他们建议他去莫斯科,用他的才能为共产国际服务。1925年,佐尔格偕妻女来到苏联,定居莫斯科,加入苏联国籍和苏联共产党,供职于共产国际新闻处。1927年2月,佐尔格以共产国际特派员的身份驻斯堪纳亚半岛,"搜集有关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共产党、经济、政治以及一切可能发生的重大问题情报"。1928年7月,佐尔格出席共产国际第6届世界代表大会。不久,苏军情报部部长别尔津招用佐尔格,在接受严格的特种训练后,正式成为苏军谍报人员。1930年1月,佐尔格被派往中国,搜集有关中国局势问题的情报。佐尔格取道柏林、从德国农业报编辑部里搞到一封介绍信,然后以该报记者的身份来到上海,拜见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工作人员,结识德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史沫特莱以及其他一些国际知名人士,很快建立由1个苏联人、1个波兰人、1个中国人、1个日本人组成的"上海小组",广泛搜集各种情报。佐尔格通过收买在南京政府工作的德国工程师、无线电通信军官施特尔茨的中国太太,掌握了国民党军南京总司令部及其所属部队的无线电通信密码、德国军事顾问相互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密码和1本德国军事顾问与国民党中国进行联络的电话号码。
此后,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飞往莫斯科。与此同时,佐尔格还向中国共产党通报国民党军队的动向,对中国革命起了一定的作用。如他将有关国民党引进新式武器的情报通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尚未投入使用时,红军便熟悉了这种武器。1931年,佐尔格又成功地用金钱贿赂国民党政府内有关人员的办法,营救出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的国际革命者劳伦斯夫妇。
1932年2月,佐尔格完成在中国的使命,经海参崴回到莫斯科,受到有关部门的热烈欢迎。1933年4月的一天,佐尔格奉命来到别尔津的办公室。别尔津问他对今后的工作有什么考虑,佐尔格激动地说:"在东京我也许能干点事。"这正中别尔律的下怀。自从20年代日本干涉苏俄革命起,苏联一直把日本当作东方最危险的敌人。"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决定在日本组建情报网,别尔津正打算把这个任务交给佐尔格,两人一拍即合。经过具体的筹划,佐尔格决定取道德国到日本。
柏林是佐尔格的第二故乡。佐尔格通过熟人和朋友从《法兰克福日报》编辑部弄到驻东京特派记者的身份证,从国家社会土义理论刊物《地缘政治》编辑部里搞到进见日本驻美国大使出渊先生和德国驻东京大使馆外交官的介绍信,从《每日展望》编辑部里搞到进见德国临时助理武官尤金·奥特的介绍信。他们都把佐尔格说成政治上完全可靠的人。7月,佐尔格又到华盛顿拜见日本驻美国大使出渊先生,从他那里获得进见日本外务省情报司司长天羽荣二的介绍信。9月,佐尔格怀揣各种高级介绍信,满怀信心登舟破浪奔赴东京。
在东京,佐尔格首先拜访德国驻日大使馆的外交宫奥特,他俩一见如故。临别之际,使馆的人员说要介绍佐尔格进见外务省的人员,佐尔格颇为得意地说:"我兜里揣着给天羽的信,因此不再需要给日本外务省的介绍信了。"次日,佐尔格便去外务省拜见天羽荣二。天羽在他每周举行一次的记者招待会上,介绍佐尔格与日本记者和外国驻日记者见面。佐尔格抓住这个机会,广泛开展活动。不久,一个潜伏在日本的苏联谍报组织"拉姆赛"小组成立了,成员有南斯拉夫籍的勃兰科·伏开利克(苏共党员)、德国人马克斯·克劳森(苏共党员)、日本人宫木佑德(美共党员)、尾崎秀实(日本《朝日新闻》记者)等。到1941年11月,这个小组发展成为由39人组成的国际性组织。1933年10月,佐尔格又加入纳粹党,进一步获得工作的便利条件。
1935年7月,佐尔格搞到一份关于日本陆军体制、领导人、内部派系等内容的情报,"拉姆赛"小组初战告捷,佐尔格兴高采烈地绕道美国、法国、波兰回莫斯科报告了工作情况。佐尔格在集中精力搞情报工作的同时,自然不会忘记自己是"记者"。他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给《法兰克福日报》发回不少高质量的稿件,使自己在德国的声誉日增。
1936年,日本发生二·二六事件,1400名日本下层官兵举行叛乱。日本当局对政变内幕严加封锁。苏联指示"拉姆赛"小组摸清其中内情,掌握日本局势的动向。佐尔格驱车来到奥特武官的办公室。奥特把他拉入一间密室,说:柏林要求尽快摸清二·二六事件的内情和日本政局的发展动向。说罢,随手递了一些零散材料给他。佐尔格带着材料回到自己的卧室,与宫木、尾崎等收集的情报放在一起分析,然后写了-份研究报告,大意是:日本政局不会因此发生大的变化。这份材料分别被送到柏林和莫斯科,双方都感到很满意。奥特因此受到柏林的嘉奖,佐尔格因此得到任何时候都可以阅读使馆所有文电材料的特权。
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莫斯科指示佐尔格搜集有关情况,预测战争前途。佐尔格以记者的身份到沈阳、张家口等10多个中国城市及其附近乡村采访中日军人、老百姓和中国抗日组织的领导人,综合有关情报,最后向苏联报告:战争将是长期的、日本难以取胜。斯大林参考佐尔格的报告,决定援华抗日,让中国拖住日本,减轻日本对苏联的压力。
1938年5月,苏联远东军区留希科夫少将越过中苏边境向日本方面叛逃。叛逃者立即被押到东京。留希科夫是负责苏联远东情报事务的高级官员,除掌握大量苏军机密情报外,还掌握苏联谍报通信的密码,一旦被日本人获取,后果十分严重。由于佐尔格是单线与总部联系的,留希科夫没有掌握他的情况。因此,莫斯科致电佐尔格:尽一切可能得到"Y"(留希科夫的代号)的情况。佐尔格原打算在审讯他以前把他干掉,但由于日本军部对他严加保护而无法接近。怎么办?正当他百思不得其法的时候,奥特少将给他来电话说有要事相商。佐尔格立即驱车前往。奥特开门见山地说:明天日本人要正式讯问留希科夫。为了表示德日友好关系,日本特高课同意柏林派特别调查组参加讯问,柏林指示他俩前去。佐尔格表面故作震惊,立即表示服从。审讯过后,佐尔格立即向莫斯科发出一份密电:熊已被解剖,兽医掌握了它的神经脉络和五脏器官位置。莫斯科接到电文后,知道留希科夫已将苏军在远东的情况和远东谍报密码交给日本人,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堵住缺口。
1938年,日苏关系十分紧张。佐尔格从日本社会的种种事件和收集到的有关材料分析得出结论并报告莫斯科;关东军正在积极准备向苏联发动武装入侵。苏军为此加强了战备。哈勒欣河之战前夕,关于关东军部署、武器装备、战争物资的运输等详细情报,又及时送到了莫斯科。开战后,苏军获胜。日本被迫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停战协定。
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几个月前,有关这个问题征兆的报告同样送到了莫斯科,遗憾的是没有引起苏联的重视。
1941年5月,德国新任驻泰国大使馆陆军武官肖尔中校来到东京。作为佐尔格的朋友,他向佐尔格透露了希特勒可能将于6月20日或推迟二三天进攻苏联的情报。佐尔格彻底摸清情况后,用无线电通知莫斯科:德国将于6月22日进攻苏联,兵力为170-190个师。
1941年8月23日,日本最高统帅部在东京开会,作出"今年不向苏联宣战"的决定。佐尔格立即向莫斯科报告了会议情况。斯大林从东线抽调准备用于对付日本进攻的11个步兵师约25万人到西线作战,将德军遏制在莫斯科城下。
约在1941年10月中旬,佐尔格又向莫斯科报告:日美关系相当紧张,日本不可能几周内向苏联开战。
佐尔格的所作所为早就引起了日本宪兵和特高课的注意。但日本碍于日德友好而佐尔格是德国大使馆的贵宾,不敢轻易下手。东京警察厅曾将他的情人石井花子叫去盘问。花子说这纯粹是信口雌黄,根本没有这回事。实际上,佐尔格从未跟她透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佐尔格知道石井花子被传讯后十分震惊,但表面故作镇静,并大胆而礼貌地批评警察厅打扰了一位盟国朋友,弄得警察厅长十分尴尬,只好赔礼道歉。然而,警察厅并没有就此罢休,决心从打击日本共产党入手,警察厅首先拘留了曾于1939年被捕的日***员伊东立的管家青柳喜久代,通过她供出了北林智子,北林智子在受审时无意中提到了宫木的名字。日本当局立即逮捕官木,宫木受刑不过,于10月12日招出佐尔格及其他小组成员。于是,佐尔格"拉拇赛"小组的全体成员均被逮捕。
1941年11月18日凌晨5点,日本东京特高课人员突然闯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驻东京记者佐尔格家里,二话没说,就将只穿睡衣和拖鞋的佐尔格推进警车。佐尔格则大声抗议这种非法逮捕。特高课指控佐尔格是苏联间谍。佐尔格供认:我是间谍,但不是苏联间谍,而是德国间谍。苏联政府宣布:苏联与佐尔格"毫无关系"。
1944年11月7日佐尔格于东京被秘密绞死,终年49岁。
1964年11月5日,苏联政府追授佐尔格为苏联英雄。为了纪念佐尔格,苏联的一艘油船、莫斯科的一条街道以佐尔格命名。1965年,苏联还发行过佐尔格纪念邮票。
------------------------------------------------------
国籍:德国
学院:柏林大学、基尔大学
职位:无
军衔:无
评价:红色谍报大师
佐尔格印象
举止高雅,气度雍容的理查德·佐尔格是二战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谁也不会想到,这位毕业干柏林大学和基尔大学的博士,在东京德国使馆内有单独办公室并与使馆官员亲密无间的著名记者竟是为莫斯科工作的。他就德国要发动对苏战争提出的警告和日本不会在西伯利亚采取行动作出的准确判断已作为谍报活动的典范载入史册。他的胆识和智慧一直为人们所称颂,被誉为“最有胆识的间谍。”他的信条是:不撬保险柜,但文件却主动送上门来;不持枪闯入密室,但门却自动为他打开。
佐尔格生平事迹
大使和记者
1941年11月23日,星期四清晨五点钟,德国驻东京大使尤金·奥特少将向柏林发出绝密电报通知外事局:德国《法兰克福日报》驻东京特派记者理查德·佐尔格和另一名德国人马克斯·克劳森被捕。两人因“叛国通敌”罪被日本警察局拘留已经6天了。
电文说:“经再三追问,日本外务省才答复说,怀疑佐尔格和克劳森通过日本中间人与第三者勾结。我虽已提出要知道目前的审讯结果以便通报德国,但由于调查还在进行中,一时无从了解。
“经查询,这个消息已由日本外务省证实,他们只说人已被捕,但此事应予保密。”
消息传到德国大使馆,上下哗然,人心忐忑。
理查德·佐尔格博士是位东京的德国人中有声望、有影响的人物。他曾在上海为几家德国报纸工作过,以中国通著名。1933年9月他到达东京,持有德国高级外交官分别写给东京使馆和日本外务省的介绍信。
欧洲人生活在一个亚洲国家,总感到周围环境闭塞而压抑,他们对这位新来的人很快便产生了好感。佐尔格熟悉中国事务。
深受使馆人员的欢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某步兵团中服役,荣膺二级铁十字勋章,因此,大使和武官对他都另眼看待。他是《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论资历、阅历都当之无愧,再加上他那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深受同行们的尊敬。他因精通日本政治而名噪一时,令人艳羡,凡持有与他来日本时同样介绍信的德国访日官员、记者竞相前来登门拜访。
佐尔格在东京这个世界里算得上是个人物。尽管他像波希米亚人那样爱出风头、自大、偏执,酒后尤为突出,这使一些德国同胞有些反感,但总的说来,人们认为他是个严肃而有天才的人,具有一种天生的魅力,令人青睐,特别讨女人喜欢。
东京的德国侨民们身居世界的另一端,不受德国发生的事件的干扰,因此德国侨民界仍然是1933年1月希特勒执政前的德国社会的缩影,反纳粹的观点还可以谨慎地流露。在这个社会中不存在咄咄逼人的纳粹狂热气氛,大使本人也以中庸的态度著名。
佐尔格却经常摆出一副局外人的极端主义的姿态,人们认为这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标准德国退伍军人的表现。 1934年,佐尔格到日本后不久便参加了纳粹党海外支部,3年后又成为纳粹新闻协会会员。
这样一位杰出的记者被捕的消息一经传开,东京的德国各界人士莫不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置信。他的德国记者同行们立即联名写信给大使,一致表示支持佐尔格,怀疑对他提出的指控。他们往监狱给他送东西,并要求去探望他。
奥特将军跟在东京的其他德国人一样,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日本官方直言不讳的说法,认为佐尔格绝不会有叛国的嫌疑。奥特从1934年担任驻东京武官时起就与佐尔格认识。佐尔格是大使馆的常客,也是奥特的亲信之一。他俩经常对奔,在使馆院子里共用早点,同去日本乡村旅行。
佐尔格的见解和情报来源使奥特大使很满意,并定期与其顾问们进行讨论。大使把他看作私人朋友、最可信赖的同胞。
欧战爆发以来,佐尔格受大使馆聘用,负责编新闻简报。因而他在使馆内设有办公室,在那里阅读柏林发来的官方电讯稿。
为这份差使,他在使馆里正式领薪俸。身为卓有成就的新闻记者,又是立过汗马功劳的退伍军人,佐尔格与陆海军武官打得火热、交往很深,他们常在一起交换情报资料,就技术问题交换意见。
像这样一位有声望.交游甚广的人似乎不可能是当前被指控的主犯。至于那位马克斯·克劳森,大使倒还闻所未闻。
奥特将军听说这两人被捕,立即认为他们是日本上层人物反德阴谋的牺牲品。奥特在电文中说:“使馆人员和当地德国人普遍认为日本警方怀疑错人了。据我了解,佐尔格与一名接近近卫公爵集团的情报员保持联系。”当时,近卫集团刚倒阁不久。而1941年10月,正是决定远东地区是和平还是战争的日美谈判进入关键性阶段的时刻。因此奥侍在电文中接着说:“关于谈判进展的情况,据说属于***,已落入佐尔格手中,因而佐尔格可能成为某种政治报复或政治阴谋的牺牲品,我们不能排除控告佐尔格一案背后存在着反德势力的可能性。当前东条英机兼内相,掌管警察。我已向东条首相提出要求,尽快了结此事。”
德国外事局比较审慎,在收到东京发来的电报后首先去试探日本驻柏林大使小岛将军。他是东条首相的知己,曾代表日方促成德日友好军事同盟。
“这纯粹是司法部门和警察的事,”小岛以公事公办的态度回答说,“根据日本惯例,他们不受任何政治势力的影响。很自然,从外交政策观点来看,佐尔格的被捕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相反地,如果没有确切的理由怀疑他,警察是决不会决定逮捕他的。”
这种回答不能令人满意,也十分令人不安。经过再三询问,小岛才含糊其词地透露:很可能佐尔格被控告支持了国际共产主义的运动。
“这根本不可能。奥特大使和使馆工作人员一致怀疑对佐尔格的指控,”一位曾在东京任过职,很了解佐尔格的官员说,“在他身上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共产主义倾向。”
德国人对此事十分关心,认为在这微妙的时刻,决不能让这一事件危害德日军事、政治和经济全面合作关系。
几天后,日本检察署根据对案件的初步调查结果向德国使馆提交了一份简短的照会,其内容由奥特将军电告柏林。照会说:“经我方调查核实,佐尔格本人已供认,长期以来他一直在为共产国际工作。有关案件的进一步调查正在着手进行。”
听到这骇人听闻的消息,德国人愕然,整个德国都感到震惊。
入道之前
1895年10月,理查德·佐尔格出生在高加索地区一个油田附近的